“流动编”,我们的价值在哪里?

2016-02-01

    接到进行经验分享的任务,其实挺匆忙的。来不及太多思考,也没有准备多么华丽的PPT,便在126下午参加了流动编工作坊。虽然我给自己定的主题是“流动编的价值”,但实际上,我更愿意把他理解成毕业近7年来对工作、对职业以及对医院的认知和理解。

    “流动编”,首要的是心态,最关键的也是心态。头顶“985”“211”的光环,许多人似乎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优越感。从学校的象牙塔来到临床,心里恨不能一下子学到“高精尖”的技术和操作,但往往被残酷的现实打击的体无完肤。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许多人在刚入职的时候,往往能提前15分钟上班,然而,在3个月,6个月,1年后,这个时间就缩短成10分钟,5分钟,甚至“踩着点”上班。这个细微的现象,其实恰好反映了一些人从入职时的优越感到进入临床常态后的落差。因此,作为流动编,不要有优越感,要时刻提醒自己跟其他人都一样,这种“都一样”,反应在工作中,就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,要有一种韧劲。同时,也不要有懈怠感,要时刻提醒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样。当许多人在遇到困难、挫折、彷徨、失落后,止步不前甚至退缩时,你不能,你所应该做的是自信的勇往直前,迎接接踵而来的挑战。

    有了好的心态,更要在专业上下功夫。说起“专业”,许多人想到的都是成功、辉煌的景象,但却往往忽略的成功背后最重要的基石——基础。没错,流动编轮科三年,你应该强化基础。不能因为学历稍高,在临床就眼高手低,时时想着是不是高难度,有没有技术含量,而对基础护理嗤之以鼻。要知道,没有基础护理做铺垫,你未来的专业就是空中楼阁,不堪一击。接下来是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。流编三年,应该是你职业生涯非常宝贵的财富,不同的轮训科室,能够让你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的专科,收集不同专业发展的信息资讯,进而权衡后选择自己乐于投入的专业。当然,这种选择是建立在你收集足够多信息的基础上,这也要求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所在科室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掌握的,作为流动编,你应该把视野扩大到国内,甚至国外。定期阅读一些外文文献,浏览一些护理相关组织的指南、标准,是必不可少的,要知道在信息掌握上快人一步,就等于你在专业思想上快人一步。谈到专业,还要说说总结积累。临床工作中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最怕的是你的思维僵化,遇到问题,不去分析思考,只是想当然,养成可怕的惯性思维。当你在总结积累每一个案例的过程中,通过分析判断,无形中,你的辩证思维能力会逐渐提升,最终日积月累,就达到了专业的升华。

    “流动编”,还要说说团队。当你身处一个团队当中,有时你可能不以为然,有着无所谓的感觉。然而,当你有一天暂时跳出这个团队时,你就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强大力量。2014年,自己被外派惠亚半年,虽然是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,但你却完全不会感受到那种孤独无助感。无论是强大的医疗技术支援,还是细致的生活照顾,你都能无时无刻地感受到中山一院这个强大的后盾。在这样的一个团队中成长,何尝不是一种幸福?可以说,个人的每一次成长,都离不开团队的呵护,作为“流动编”,更应该清楚这一点。我一直都很羡慕流动编轮科,因为在轮科过程中,你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与技术,你还可以接触到医院各个优秀的团队,以及优秀团队中的个人,学习到他们如何对待患者,对待同事,对待工作。曾经,听过流编的师弟师妹抱怨:“轮科好辛苦,旧的科室还没熟悉,又到一个新科室,陌生的环境,一个人都不认识,感觉跟科室格格不入……”。这里,我只能说,如果你有这种“感觉”,你需要明白两件事:首先,一个人要想融入团队,要先学会感恩;其次,是你要主动适应环境,而不是环境来适应你。

    “流动编”,要说的还有很多,对我而言,它无疑是我工作当中弥足珍贵的一笔财富,但它不仅仅是一个称谓,更多的,它是一种责任,彷徨时,提醒我坚持不懈;懈怠时,鞭笞我严以律己;遇到挫折时,激励我勇敢面对。

    “流动编”,要做的还很多,不管是思想上,还是专业上,你都应该对得起这三个字!

(摘自护理流动编工作坊/心外ICU/雍安)